陈杨/文
一早上班,打开办公电脑,就弹出分公司科技运营部的“关于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”通知。网络安全关乎公司稳定运营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,影响着客户的信任与信息安全。
“通知”将我拉回到三个月前的深夜,彼时我以专栏作家身份为“中国金融网”撰写《深圳财险发展口述史》,却在完稿后发布前夜遭遇黑客攻击:网站后台数据读取中断、用户登录端口瘫痪,技术团队72小时不间断抢修,才恢复平台正常运行。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:对金融保险行业而言,网络安全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生存题”。如今,作为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的一线销售员工,我随身携带的保单手册里,始终夹着一份“网络安全责任清单”,清单上的每一条记录,都是金融央企守护数字深圳的微观注脚。
一、内网里的“安全密码”:2 分钟验证与 99.99% 的安全承诺
“李总,您的企财险理赔资料需切换内网调取,插入 Ukey 后约2分钟就能查到进度。”在人保财险 CBD 营业网点,我熟练地完成身份验证、动态口令输入,屏幕弹出“安全等级:一级(防护强度≥99.99%)”的提示 —— 这是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“办公全内网覆盖”制度的日常,也是我们与客户信息安全之间的“安全距离”。外接 U 盘需经信息技术部“病毒扫描 — 权限审批 — 操作留痕”三重审核,微信传输客户资料必须通过企业加密端口,就连打印保单的专用纸张,都印有水印,防止废弃单据被二次利用。
“想传份客户清单到手机?比在早高峰走深南大道还难!”同事的调侃背后,是我们对“安全优先”的坚守。每周五下班后的系统升级从未中断,上个月为封堵一个可能导致客户重要信息泄露的“SQL 注入漏洞”,科技部技术团队从 14:00 忙至次日 01:30,期间车险核心系统短暂受限。有位车主着急办理定损,电话里语气急促:“我明天就要提车,耽误了怎么办?” 我一边在加密纸质台账上记录他的车辆 VIN 码、定损部位等信息,一边解释:“这次升级是为了修复漏洞,避免您的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被非法爬取,升级完成后优先为您走‘绿色理赔通道’,保证不影响提车。”次日上午,当客户收到理赔款到账短信时,特意回电说:“人保对客户信息的安全这么认真负责,我把公司20多辆车的保险都转保到你们这吧。”
宣传周“网络安全开放日”,市民参观公司数据中心。透过玻璃幕墙,技术人员正在用“渗透测试工具”模拟黑客攻击,一位经营跨境电商的市民指着服务器机柜问:“我们公司也用内网,但总担心防护不到位,你们有什么经验?”。技术人员指着墙上的“客户信息保护十不准”标语,解释道:“对金融保险业来说,内网防护要防人更要防技。我们不仅限制外接设备,还通过行为审计系统实时监控员工操作,一旦出现异常访问(如连续多次查询非负责客户信息),系统会自动锁定账号并触发预警,这是我们对客户‘99.99% 信息安全’的承诺。”
二、离职清单里的“攻防战”:一串车架号与区块链的安全守护
“张先生,您的爱车下个月保险到期,我帮您算了最新方案,比去年省了230元,还附赠3次免费道路救援。”电话接通后,张先生却迟疑道:“昨天你们保险公司有人给我打电话,报出了我的车架号,说是续保专员,这到底怎么回事?”
挂了电话,业务员小王立刻在“客户信息安全管理系统”中查询,一条来自半年前离职代理人的异常访问记录赫然在列:该代理人在离职前 3 天,曾连续下载 27 位车险客户的完整信息(含车架号、保养记录、家庭住址),系统当时已触发预警,但因未发现“外发行为”暂未冻结账号。
这不是个例。去年同业曾发生一起典型案件:一名离职电销人员将工作期间留存的数百位车险客户信息,整理成 Excel 表格(含客户手机号、保单到期日、车辆型号),偷偷带到新入职的保险中介公司。客户无奈的表示:“对方连车子出过一次剐蹭都知道,还以为是保司的‘精准服务’,直到发生事故拒赔,看到高仿的商业险“统筹”保单,才知道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被骗了。”
为打赢这场行业性的“数据攻防战”,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在宣传周期间正式发布“客户信息全生命周期保护方案”,构建“事前预防 — 事中监控 — 事后追溯”的全链条防护体系。还联合深圳本土科技企业,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客户信息保护——在深圳这座“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试点城市”,我们把客户的保单编号、车架号、身份证号等关键数据上链存储,形成“不可篡改、全程可追溯”的信息链。
三、保单背后的“生态圈”:一份保险与一座城市的安全共鸣
“我们公司上个月遭遇勒索病毒攻击,3 台核心服务器被加密,对方要50万美元赎金,研发数据差点全丢了,要是早点有你们这样的保险就好了。”在宣传周“企业网络安全论坛”上,深圳某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陈总握着我的手,语气里满是遗憾。他的经历,让我想起公司近年来推出的“网络安全综合保险”—— 这款产品不仅涵盖数据泄露赔偿、业务中断损失,还包含应急响应服务(合作的网络安全公司 4 小时内上门处置)和安全培训服务(每年为企业提供2 次免费网络安全培训)。
作为深圳网络安全产业联盟成员单位,人保始终以“保险 + 科技 + 服务”的生态模式,助力深圳建设“国家网络安全标杆城市”。我们联合华为、腾讯等知名企业,共同研发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”:在企业投保前,先由腾讯安全团队进行“漏洞扫描 — 渗透测试 — 风险评级,再根据评级定制保险方案。比如陈总的企业,若投保我们的“网络安全综合保险”,不仅能获得勒索病毒赎金赔偿,还能享受华为云提供的“数据备份服务”,避免研发数据丢失。
截至目前,我们的“网络安全综合保险”已为深圳200多家中小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,80%以上客户是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,累计提供风险保额超 10亿元。
四、从指尖到城市的安全守护
作为人保财险的一线销售人员,每天的工作看似平凡:为客户核对保单信息、在社区演示安全操作、帮科技企业定制保险方案。但正是这些指尖上的小事,汇聚成金融央企守护数字深圳的力量。在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,我们不仅要做“风险的补偿者”,更要做“安全的建设者”。用内网防护守住客户信任,用技术创新堵住安全漏洞,用生态共建撑起城市防线。
未来,我依然会带着那份“网络安全责任清单”,奔走在深圳的大街小巷。因为我知道:每一次内网验证的 2 分钟等待,都是对“人民保险”品牌的坚守;每一次区块链上的信息上链,都是对“数字深圳”安全的承诺;每一份网络安全保单,都是对“金融央企担当”的践行。而这份坚守、承诺与践行,终将融入深圳的城市血脉,成为数字时代里,最坚实的安全守护。
作者简介:陈杨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,深圳市作协会员,深圳金融作家,《海外文摘》杂志签约作家,《深圳保险》期刊特约撰稿人,入选“深圳市金融骨干人才培养计划”,现任职人保财险深圳分公司。